粮油自给率逐步下降
尽管我国近期粮食安全有保证,但从长远看,粮食发展滞后的问题已经显现,突出问题是我国粮油自给率的逐步下降。
白美清认为,我国粮油自给率逐步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――
一是国内调出地区减少,调出数量减少;调入地区增多,调入量不断增加,“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。”原来13个调出地区,实际上已减少到5到6个;原来7个购销平衡地区基本上都转化为销区;原来的销区,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自给量大幅减少,调入量大幅上升。
二是粮油进口近来逐年上升。目前中国已成为粮油第一进口大国。从本世纪初开始,进口粮油节节上升,去年是粮食大丰收之年,总产量超过5.7亿吨,但进口粮食超过6000万吨(含大豆),粮食的自给率不到90%。去年,国内大豆总产量仅为进口的1/4,植物油自给率仅30%左右。
2011年,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279亿美元,增至1556.2亿美元;逆差从2004年的46.4亿美元升至341.2亿美元。
“粮食进出口逆差将成为常态并有扩大之势,对此,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量。”白美清说。
粮食生产要经得起多方面考验
“粮食生产一定要经得起周期性波动、较大幅度减产的考验;经得起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;经得起国际粮食危机、粮价大幅度波动的冲击和考验。”白美清表示,受制于资源、气候的变化等因素,今后国内粮食生产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增长非常困难。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,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多方面、高质化的刚性增长,粮食紧平衡的状态会越来越向偏紧方向发展。
为此,国内粮油企业应做强做精、做好做大,加快转型升级。目前,我国粮油企业集团产业链、创新能力、抗风险机制方面尚有欠缺,国内粮油企业应向绿色生态粮油产业现代化方向发展,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。
同时,要防止过度扩张、扩大产能;防止过度加工;防止过度包装;防止食品添加剂滥用。粮食企业要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名牌创建,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探寻长效机制和长远发展。
拓展阅读:重庆粮食集团延伸产业链欲跻身世界级粮商(重庆商报)
一直从事粮油加工的重庆粮食集团,将联手阿根廷企业进军畜牧产业,启动多元化经营,延伸产业链条,同时布局全球物流网络,在巴西参股港口,建设中转仓储,大规模实施海外并购,力争跻身“世界级粮商”行列。
商报记者昨日从“2012重点粮油企业集团峰会”上获悉,重庆粮食集团开始建设畜牧基地,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奶、肉全产业链,今后市民的餐桌将更为丰富。同时预计到“十三五”末,奶、肉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,产品将进入全球市场销售。
联手阿根廷企业进军畜牧业
据重庆粮食集团董事长胡君烈介绍,该集团与阿根廷一企业达成合作,共同建设优质畜牧基地。同时引进该阿根廷企业,收购中国西部最大的牧草公司的股份,以满足所养殖肉牛和奶牛的草料供应,今后将共同在重庆、甘肃、内蒙、宁夏、青海、黑龙江建设畜牧基地。
尽管未透露西部最大的牧草公司,但胡君烈介绍,根据粮食集团的规划,畜牧基地将成为该集团今后重点打造的三大产业集群之一。到“十三五”末期,将实现养殖数十万头奶牛和肉牛,形成50~60个中小企业集群,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。在粮食集团的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中,未来奶制品的规模有望达到20万吨,生产的产品将进入全球市场销售,其中重庆是重要销售地之一。
推进并购欲跻身世界级粮商
根据规划,重庆粮食集团拟打造优质大豆、畜牧和优质粮油等三大产业链,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,到“十三五”末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,成为千亿级企业。其中大豆将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、粮油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。为此该集团加速推进海内外并购。胡君烈透露,此前已在巴西、阿根廷等地收购了部分农场,发展大豆、油菜籽基地,并成功收购加拿大一油菜籽压榨厂和希腊某橄榄油厂。在国内市场,已成功收购河南仁吉粉业、香港华美汕头油脂压榨厂等企业。正在收购辽宁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等地一批油脂压榨厂、粮油加工厂和粮食物流设施。通过自建、收购、股份制合作等方式,到“十三五”末,该集团将在国内外形成1000万吨油脂油料压榨能力、1000万吨以上大豆生产、经营、加工能力,力争跻身“世界级粮商”行列。
海外建港口编织物流网
在大批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投产后,大豆油、菜籽油、牛肉、牛奶等商品如何进行运输?
胡君烈介绍,在境外,粮食集团已参股巴西的部分港口,建设和收购储仓、中转仓,并与阿根廷企业合作建设港口码头。另外拟收购美国某港口股权,开辟南北美洲粮油到亚洲的物流通道。在国内,正在建设靖江粮油加工物流基地、江苏大丰港物流加工基地、西部粮食物流中心,以及辽宁盘锦、营口和长江沿岸港口物流中转等基地。在打造粮食运输工具方面,该集团将在已建成80辆油罐槽车的基础上,再造一批油罐槽车,提升运输规模;此外还计划收购河北某船队部分股份,形成大宗货物的海运规模能力;并将建造数千节散粮运输车皮,实现铁路运输与港口运输的对接。